品质保障体系 生产运营体系 研发支持体系 供应链支持体系

多品种/小批量的精益生产模式

垦拓的主要客户来源于医疗/环保行业,典型的多品种/小批量/深度定制化特性。基于客户需求的

价值流程布局,围绕“快速标准化换型”对信息流,人员流,物品流进行匹配,结合现场生产管理/

人机结合的自动化制程,打造出“柔性快捷规范的精益生产模式”以满足客户的需求

信息流

电子化为主,纸档为辅,看板作为目视化管理的信息流模式;快捷,准确,动态地开展工作,

特别是MES系统基于条码的全制程全周期管控及支撑,让快速标准化换型变得快速可靠。

生产流

标准化的快速换型流程,柔性化的生产线布局,拉动式的生产流程,完善的人员配置,

人机结合的自动化布局。

物品流

便于快速换型&品质管控的套料生产模式,以及专门负责车间物料/成品的职能架构,

结合MES动态的物料/成品状况管控,让物品流变得准确高效;

实时的包装出货数据更新,让交付进度一目了然。

全过程/全周期的追溯体系

先进高效的电子信息化追溯:我司于2013年导入ERP系统对整个产销链进行了产供销的规范化管理及追溯,2016年导入BARTENDER自动化系统对条码进行数据库/标贴打印管理;2016年导入PDM系统对工艺技术文件进行电子流的管理;2019年初导入SVN系统实现了样品车间的完整项目过程追溯;2019年初导入MES(制造执行管理系统),基于条码作为唯一ID对产品进行全生产过程/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追溯及管控,结合ERP系统及仓库管理可追溯至物料的批次/版本/供应商/检验记录,结合《工艺流程卡》可进行当批次的具体工艺参数/首件过程进行追溯;原则,我司自动化布局主要分为三个方向:便于快速换模的局部自动化,兼容各种型号的免换模局部自动化,与MES集成的测试全自动化。同时,对于先进的工具,以及仪器仪表的应用,也不遗余力地在导入,以提升制程水平。
体系化的文件表单追溯:基于行业的长周期的追溯需求,我司于2014年建立符合ISO体系的文控中心,体系化地对文件表单进行追溯管理;

人机结合自动化布局

基于高端客户需求及快速换型原则,以及“人机结合”的精益生产原则,我司自动化布局主要分为三个方向:

便于快速换模的局部自动化,兼容各种型号的免换模局部自动化,与MES集成的测试全自动化。

同时,对于先进的工具,以及仪器仪表的应用,也不遗余力地在导入,以提升制程水平。

现场管理

主要由标准化/目视化/看板化三个支柱支撑;标准化是基准化的管理基础,看板化增加精度,目视化降低难度。

标准化:主要体现在作业的标准化,质量的标准化,设备的标准化,技术的标准化,其它的标准化:

目视化:塑造“一目了然”的工作场所,透过看板,标识,实物,灯号,图表等视觉化工具,以界定人,事,物的方向,位置,距离,趋势,差异等,针对现场进行管理,改善活动。

看板化:看板管理是一流现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,通过各类看板,将管理状况向众人显示出来,提高透明度,营造内部管理氛围;提升客户满意度,降低管理成本,降低管理风险

资深稳定的学习型团队

主多数团队成员具有资深日台企的行业背景,及长期的工作经验;

基础人力的层次&比例:质量人员的比例不低于50%,其中T3以上技师不低于30%;技术员比例不低于10%,

T4以上技师占比100%;操作人员占比约40%,T3以上技师不低于30%,独特的“Y”型晋升通道及清晰的职级职等制度,

以及公司“人人共享企业成长价值”的福利政策导向,让团队愈趋稳定;

清晰的岗位职能,齐备的人力配置,完善的教育训练体系&导师制制度,

让团队成员能快速提升,并融入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内;

制造业通识

什么是好的现场管理?

看流程:精益的布局,是否在创造不间断的操作流程使问题可视化

看目视化:是否一目了然,便于问题的立即显现及提升效率

看看板化:管理对象及信息是否能随时把握

看标准化:1、是否每个人都知道正常和异常

2、是否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采取的标准方法

3、是否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工作的主要问题

4、是否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

看文化:1、是否有团队建设的体系

2、是否有精益工具的应用及精益思想的教导

3、是否有解决问题优先的氛围

有哪些特征?

生产管理是“做减法的艺术”,好的生产现场典型特征是物品越少越好,通常看到生产现场到处都是产品(特别是流动较慢/不流动/不明状态的产品及物料),其实是生产管理水平低下的典型表现:

1、周转率低,客观反映了效率低下,制程不平衡;

2、库存高,掩盖了更多的异常及瓶颈,运营层面无最基本的规范意识,通常是90%制造型企业灭亡的根因;

3、良品率低,内耗严重;

4、现场人员能力低下,未达到基本的标准化生产要求,埋没了员工的智慧和创造力;

5、缺乏柔性,无法应对订单波动及未来的多样化需求,交期无保障;

精益布局与传统布局的区别

传统布局:

1、产品一批批的下线

2、没有固定的流向方向

3、对员工技能要求很高

4、所需资源非常多

5、按照自己的想法生产

6、质量难以监控

精益布局:

1、产品一件一件下线

2、产品流动的方向是固定

3、对员工技能要求低

4、所需职员较少;工具,场地

5、按统一的节拍生产

6、质量容易监控